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2日14时49分 |
黄正甫,1909年6月出生于白河县。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湖北省农协纠察队长、中共郑州市委青年委员等职,不久被捕入狱,出狱后被党组织派往开封工作。
1928年夏,中共河南省委遭国民党破坏,黄正甫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0年10月,黄正甫回到白河卡子东坝播撒革命火种,发动农民武装,在与红三军创建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取得联系后,策动起义,在界岭锥子石创建了白河县唯一的一块农村革命活动地。
1932年春,农民武装被白河民团偷袭冲散,黄正甫离开白河到了郑州。1932年夏,黄正甫到北平。1933年,与东北流亡青年春圃、张瑞在北平创办《明日》半月刊,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不久即被当局查封,三人被捕,因证据不足被释放。1936年,黄正甫到河南新蔡私立小学和郑州师范任教,利用讲台传播马列主义。1937年9月,到黄河北抗日前线,参加国民党第一战区第四游击支队打游击。
1938年8月,在任国民党第一战区第四游击支队剧团副团长期间,准备拉部分武装参加新四军,因消息泄密被捕,经其叔父、国民党立法委员黄统请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出面保释,黄正甫才得以出狱。
1939年冬,黄正甫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第二年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业局工作,1941年调绥德师范任教。1943年4月,黄正甫通过审查,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8月,黄正甫受中共西北局委派回白河开展地下活动并做黄统的统战工作。回到卡子东坝后,他积极发展党员,1947年3月,在卡子东坝界岭建立了中共陕西(陕鄂)边界工作委员会,黄正甫任书记,直属中共关中地委领导。1947年9月、11月工委两次决定发动武装起义,均不幸失败。
1948年初,得知叔父黄统回乡省亲,黄正甫积极动员他弃暗投明,黄统的思想认识逐渐倾向共产党。1948年8月13日,黄统等55名国民党立法院立法委员在香港通电全国,主张和平,声明脱离国民党反动政权。
1948年4月1日,中共豫陕鄂第四军分区第十二旅攻克白河县城,黄正甫再次发动武装起义,消灭了出逃的国民党白河县警察大队。白河县解放,成立了白河民主县政府,黄正甫任副县长,陕西边界工委撤销。新中国成立后,黄正甫历任均县县长、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馆长、武汉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等职。1980年7月28日,黄正甫因病去世。
黄正甫的一生,不管是和党组织失联还是独自开展地下工作时期,他始终坚守信念,为党工作,正如他自己写道:“我在睡着和醒着的时候都怀念着党,在百般艰苦中仍艰苦地工作,虽然成绩很微小。甚于爱护我的生命,我爱护着党员称号。”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坚定不屈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