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5日09时24分 |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实行全民族抗战的号召下,中共陕西省委加强了对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省委根据全省党组织建立和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提出“向南发展”,即向组织力量薄弱的陕南地区发展。随后,派共产党员王力到安康,开展群众工作,建立中共组织。
到达安康后,王力以发行报纸、刊物为掩护,将抗日救亡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兴安师范学校作为基点,建立了兴安师范学校党支部。1938年6月初,王力回西安,向中共陕西省委提出建立领导全安康地区党组织的建议。经省委批准,6月中旬,在安康县(现汉滨区)东坝河边成立了中共陕西东南(安康)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陕东南工委),王力任书记,直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
中共陕东南工委成立后,肩负起了领导安康全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责任。决定利用各学校即将放暑假的机会,在各县开展建党工作,把抗日火种播向全区。此时,党员已有60余名。鉴于兴师二七级学生党员即将毕业离校,陕东南工委组织了兴师第二届党支部,把党在学校的工作移交给二八级党员;分别组织兴师和安中的学生党员,借暑假回各县发展党员,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全地区除镇坪县外,9 个县均有党员开展活动,为嗣后建立各县党的组织创造了条件。
1938年暑假,王力和刘华到恒口和汉阴县蒲溪一带工作,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恒口党支部,并派程波涛到平利、旬阳、白河等县检查工作,建立了旬阳县党支部。8月,刘华去省委学习。10月底,王力到汉阴县城工作,被叛徒储诚济出卖,险遭逮捕,返回省委,陕东南工委停止活动。
陕东南工委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做了大量抗日救亡的组织宣传工作。组织各县在兴师、安中读书的学生,成立“旅安学生返乡工作团”,利用暑假回到各县宣传抗日救亡。安康、石泉、旬阳、岚皋、汉阴、平利等县的旅安学生返乡工作团,深入城镇、乡村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时局的政治主张。王力通过警一旅三团从延安和西安带来大批《解放》《西北周刊》《新华日报》《老百姓报》等报刊,分送党员、各校学生和上层进步人士阅读,还在安康、汉阴县建立报社或书店,出售进步书刊;由党员和民先队员带头,组织各校学生,排练《送郎上战场》《放下你的鞭子》等话剧和《义勇军进行曲》《在松花江上》等歌曲,上街、下乡演出,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
由于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特殊环境中,新党员亟须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政策教育,中共陕东南工委将省委发来的《党员须知》《怎样发展党员》《支部怎样工作》等小册子翻印,分送各县党组织供党员学习。工委曾派人到各县检查工作,组织短期训练,对党员进行教育。工委还在兴安师范、国立四中、安康中学和岚皋、汉阴等县发展民先队员,分别建立组织,成立领导全区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安康队部。民先队利用其群众组织的有利条件,成为公开、半公开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