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您当前位置: 安康党史网 > 党史宣教 > 口述历史 > 正文内容

从汉中回到安康的西进干部

作者: 王荣久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4日08时35分  
 

我叫王荣久,1930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湖北丹江口市)。1947年底1948年初均县解放。临解放时,均县划归陕南区党委管辖。1948年底,陕南要培训干部,在郧县设立了陕南公学,陕南公学校长是行署主任时逸之兼任,教务长是黄觉民,生活指导处主任是王彦,女,是陕南军区副司令员陈先瑞的夫人。张邦英是陕南区党委政委,陕南区党委宣传部长是赵希愚。学校分行政、财经、医学、教育四个系,以行政系为主,人数多。我通过笔试、面试,于1949年2月入学,成为陕南公学第一期学员,我记得当时第一期学员有阎西贤、杨益国、童范五、赵化凤、赵家珍、张明德、王希良等。我们是5月结业的。说是分系,实际上是上大课,讲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陕南公学没有举行毕业典礼,5月18日学校举办“参战英雄”签名运动,上千人参加。签了名就是参战了。第二天,发雨伞、干粮袋、背包袋,5月23日就出发了,当时的口号是“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摧毁蒋介石,胡宗南匪帮在陕南的罪恶统治”等。我们分了四个工作队,大概有三百多人。安康队工作队长是赵化凤,我被分到汉中工作队,队长王帮鼎,队员有赵家珍、张明德、陶明武。我们从郧阳出发,一路步行经过平利、竹溪、到安康后过汉阴、石泉、西乡,我们在竹溪下边姜家晏住的时间长一点,有两个多月,在姜家晏过的建国纪念日,学的“共同纲领、论人民民主专政”,还听了陕南首长汪锋讲的共同纲领报告。西进路上沿路哪里需要人帮忙我们就去哪里,主要是组织当地群众宣传政策;医院的人不够用,我们就到医院帮忙照顾伤员;民工不够用,我们就支前抬担架,有一次我们从牛蹄岭抬担架到平利老县,抬了一夜,抬到半路,55师文工团的指导员给司务长布置任务,“明天早上伙食改善一下,明天早晨我们吃花卷。”这个印象比较深,当时吃顿花卷就是改善伙食,好饭了。西进的过程当时我们都不觉得苦,有时候没有粮食没有吃的,洗澡就是夏天在河里洗,晚上找附近村民下门,主要睡在门板上,有些地方附近没有群众,找不到门板,我们就堆几块石头,支起来过夜。行军途中鞋烂了,没有备用的,遇上前边有人脱掉的比我的好些的旧鞋,就换上别人的旧鞋穿。现在回想起来确实苦,如今的生活确实幸福的很。我们的工作队于1949年12月到了汉中。后来陕南行政公署撤销,成立陕西省人民政府,1951年4月我又从汉中回到了安康工作,先后在民政科、商业局、安康地区种猪场、安康地区供销社工作。王荣久,男,湖北均县(湖北丹江口市)人,1930年11月出生,1949年2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至1949年12月从郧阳到汉中随军支前,1951年3月到安康工作,先后在安康专署、商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岚皋县商业局、安康地区供销社工作。1990年6月离休。编辑时经本人同意对个别字句作了修改完善。并于2024年5月17日确认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