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您当前位置: 安康党史网 > 党史宣教 > 口述历史 > 正文内容

我的西进历程

作者: 李刚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2日08时49分  
 

我叫李刚,出生于1933年,河南淅川人。1948年淅川的革命斗争形势十分紧张,那年我15岁,家里是卖豆腐的,条件不好,很穷,陕南军区在河南淅川成立汉通商贸(分店),为军队收购棉花、土布、粮食、木耳等。山东有一个老同志叫陈华民,是店里领导,说店里需要人,喊我们去,我父母同意了,我就去了。1949年过了春节,这个店撤销了,在淅川收购的棉花、土布这些物资要运到郧阳。当时淅川店里我们有十几个人,有些人不愿意去,我们剩下的五六个人就出发到郧阳。我们在丹江租了几个船,把这些物资装船,从丹江往下走到丹江口,顺着汉江往上走到郧阳,到郧阳我们把这些物资送到汉通商贸(总店)。在郧阳住了一个礼拜左右,公司接到任务,给白河运送食盐。当时公司准备了五六个大船运盐,我们小分队被重新编排,充实了十几个人,陈华民是小分队领导,我们负责押船到白河,走了一个多礼拜,到白河把盐交给白河汉通商贸分店。我们就顺着汉白公路找大部队,走了两三天,还没到竹溪县城就找到部队了。后来部队改编为陕南军区后勤部,把我安排在供应科,主要给前线部队供应肉和油,还有缴获国民党的生活用品也交给我们,烟、罐头等等。在竹溪、平利这段时间,我被安排给尹志海(旅级干部)当了几个月警卫员,他主要负责经济,我们和银行打交道的多,安康解放后他到北京,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他,那时是中国人民银行秘书长。安康一解放我们就进城了,刚进城我们住在现在汉滨区糖酒盐业公司(东大街大十字),这原来是国民党的银行金库,住了一段时间又搬到仓房楼底下,也是一个银行。原本我们准备到汉中去,西安的已经去了,我们就留在了安康汉通商贸,卖盐、卖土布,收购土特产,运到武汉,后来公司名字改为陕南贸易区公司,区公司经理叫田原,汉中、安康、商洛成立了分公司。我们那时候日子穷,毛巾都是用装木耳的土布袋子,给部队把木耳发完,大家把袋子撕一块洗脸用;洗衣裳就是在老百姓灶里或者我们做饭灶里掏一些灶灰(草木灰),淋些热水滑滑地洗衣裳;洗澡在平利、竹溪都有河,热天在河里洗,冬天没法洗就不洗。现在环境好,年青人不管干啥都要跟着党走,不要给外国人做事情。我小学四年级时家就沦陷了,日本鬼子见了东西就抢,见啥抢啥。现在日子太安定了,有党的领导,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我们要好好地跟党走,我经常给儿女叮嘱,不管你干啥,都要跟着共产党,好好工作,做中国人的事情。

李刚,男,河南淅川人,1933年出生,1949年11月西进到安康工作,1993年5月从原地区缫丝二厂离休。本文经李刚2024年4月24日确认。在编辑时经本人同意对个别字句作了删减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