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凌典文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1日15时06分 |
我是1948年参加解放军部队的,那时我只有16岁,小学毕业。
我的父亲是老农民,当时保长让我父亲当甲长,逼着我父亲给他们收钱,收一家钱他们拿一家,我父亲没办法,就把家里的钱都给他们,没有钱,家里有一头牛,保长要把我家牛卖了换钱给他们,我们不同意。最后吵起来,他们要打我,我就一直跑。我家离县城10里路,我跑进县城,他不敢进城,我就算跑掉了。跑进城我谁都不认识,沿街乞讨,到第三天遇到一户,门上站着一个穿着长布衫的小伙子,我说,叔叔你们这儿找不找人做活?他去给领导汇报后,领导同意让我跟着他们。后来安排我和陈华民(他是领导,曾经参加过长征)出淅川县城往东到南阳出差。当时李宗仁在南阳有个大仓库,淅川县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到南阳与李宗仁部队交战,李宗仁战败。部队通知湖北来人拉东西,湖北来了50名全副武装的运输队,担了50挑子物品,有衣服、棉被、布匹(做军装的灰布、白布)、吃食等物,领导说队伍回湖北郧阳需要有个带队的领头,指定我作为领队带运输队往湖北郧阳走。就这样离开了我的家乡。途中经过我家门前,我父亲在打麦场门前站着,他一看,“哎呀,那不是儿吗?”我听见了就给他招了个手,没敢说话,只是给他招了个手就走了。就这样离开家,没回去过,一直几十年没回去过。到了郧阳,全体官兵都换上了新军装,也给我了一套新军装,领导说要派几个人把我送回去。我问他:“送我们回到淅川县吗?你们上哪儿?”他回答说:“我去打仗嘛!”我又说:“你也是,你去打仗我从淅川县给你送吃的穿的来了,你在这里吃饱了穿上新衣服了你不要我,你叫我回老家,我现在是不干的,我要跟你一块走,你走到哪儿我走到哪儿,不信咱们试试看,从现在起我就跟着你”。最后我就跟着部队出发了,我们那个部队有两个司令部,一个司令部负责打仗,另一个是后勤司令部。我在司令部里当勤务兵,后勤司令部有好几个队,那时号召“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这就需要干部,后来就让我到财贸大队(税务局、银行都在这个队伍)。干部大队底下有分支机构,有个小队长叫王尚贤,我给他当勤务兵,就一直从湖北郧阳过白河,秦岭、汉白公路到了安康。后来王尚贤调到西安,我被留在安康。
到了安康,牛蹄岭战役战斗时,我们所在地不是战斗点,我们这些不打仗的都在靠山边的公路边,解放军部队从牛蹄岭打到新城区。安康解放后,我们被安排到安康大北门靠城墙边的十几间平房,在那住了20余天,部队领导通知,汉中已经被彭德怀带领的部队解放了,我们就不去汉中了,我们这一队原本去汉中的干部就留在了安康。后来把我分到了一队,命令我另外10个同志到紫阳县参加工作。到了紫阳,县政府把我们先后安排到瓦房店、焕古、汉王镇、蒿坪河,成立贸易机构,建立贸易公司,主要是做生意,什么都卖,有桐油、花布等,那时还喊着“买苏联花布,中苏友好”。
后来,地区给我打电话又回到安康,过了半个月,地区领导安排公司人事科长带领我们一共10人到西安西北军政委员会财贸干部学校学习(原国民党军营)。学习结束后我们回到安康,我就算在安康落户了。那个时候很艰苦,吃没吃的,喝没喝的,干部少,工作量大。现在生活好了,我也很珍惜。
凌典文,男,河南省淅川县人,1932年8月出生,1948年10月参加革命,1949年随军西进,安康解放,先后在紫阳贸易公司、蒿坪商行、安康贸易公司、安康药材公司批发部等单位工作,1964年安康县土产公司业务员,1965年调入安康地区土产公司工作至离休。
本文经凌典文2023年12月13日确认定稿。在编辑时经本人同意对个别字句作了删减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