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您当前位置: 安康党史网 > 党史宣教 > 口述历史 > 正文内容

人生有起落 初心无动摇 ——记我的父亲杨云亭

作者: 杨涛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1日08时26分  
 

在当年的西进大军中,有多少热血青年于纯粹的信念与追求而奔赴党和人民军队的怀抱,他们在跌宕起落的漫漫人生路途中,一辈子忠诚于党初心不改,一辈子勤勤恳恳报效国家。我的父亲杨云亭便是其中的一个。

父亲1929年出生在湖北均县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进步组织并在其中工作。一天,得知消息的伪保长带着一群狗腿子来抓捕父亲,幸亏有人给父亲通风报信,父亲连夜跑进山里,在坟地里躲了一夜,没抓到人的伪保长和狗腿子们把家里打砸一通扬长而去。天明后,父亲辗转找到部队,跟随西进大军来到安康。


跌宕起落,二十余年初心不改

执手革命之初,离别皆已白头。1950年,刚刚二十岁出头的父亲任安康岚河区区长,是安康当时最年轻的区长。父亲和母亲在工作中相识,母亲1929年出生在安康恒口区,四岁时随继父继母来到平利县大贵坪生活。1949年参加革命,后组织调她到地干班学习。在地干班学习期间的一天,中共陕南区党委肖风①找她谈话,询问其父亲的名字,家庭情况,原籍何处?老家还有什么人?谈话后母亲才知道肖风是她的长辈,是自己父亲的堂兄弟。随后,党组织派人到大贵坪接来了母亲的父亲,让他为党秘密转送一封密信给国民党自卫团团长鲁秦侠②(鲁是他们的姑老表),为和平解放安康当了一次信使,安康城区最终和平解放。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们近20年了,母亲还习惯经常打开影集,给我们讲述她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她和父亲的故事。

无论境遇变幻,始终初心不改。从小在我们心目中,父母都是正派刚直、忠厚善良、勤恳尽职的好人。他们对党忠诚始终如一,父亲即便被错划为右派,也从未说过一句党的不好。记得父亲平反时,我们曾问他,平反了如果补发工资怎么处理?父亲脱口而出:“全部上交做党费。”二十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他恪尽职守出色工作尽获好口碑;无论自己处于什么地位,他不卑不亢坚持学习思考,关心国家政策提升自身水平。父亲有三件宝,每天都离不了,一是《毛选》,二是参考消息,三是新闻联播。错划右派期间,父亲经常读《毛选》,以解思想的困顿,直到去世的前几个小时,他还戴着呼吸机,坚持读完了当天的参考消息,看完了当天的新闻联播。正是他的这种心系国家社会的情怀,勤于学习思考的积累,才使得他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很快融入角色,以与时俱进的思路,专业的能力,出色的政绩获得了干部群众的高度敬重与充分肯定。


老骥出枥,勤政廉洁不负使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父亲得以平反并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他在担任安康县主管财贸的副县长时,作风严谨、行事踏实、懂政策、有方法、情况明、底子清、秉公办事、廉洁自律,从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表示。父亲一生爱酒,湖北老家的亲戚得知父亲在安康主管财贸,便想把湖北家乡的酒打进安康市场,为此提着酒登门拜访,为了安康地方经济的发展,父亲拒绝了老家来人的请求和送上门的酒。其实在当时物资还很匮乏的年代,想买点酒喝还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了给父亲买点酒,在铁路上工作的大女婿曾委托开火车的同学拿塑料桶从四川买回散酒,父亲特别高兴。而对于这种送上门的美酒,父亲则断然拒之门外。

父亲非常珍惜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机会,抓紧一切时间工作,有时读《参考消息》经常只能改到上厕所时,他还时常晚上到国营商店暗访,对服务态度不好的现象严厉批评,为此我们还为他写过一首打油诗,形容他忙碌的情形。1983年安康特大洪灾发生,父亲本来因心脏病住院,得知情况危急,他没有回家通知家人往安全地方转移,而是从医院直接赶往大桥头查看灾情并现场指挥,疯涨的洪水很快将他站立的地方变成“孤岛”,如果当时洪水要是再继续上涨一会儿,孤岛即刻就成汪洋,父亲被咆哮的洪水整整围困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被解救下来的父亲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五里机场迎接来自省上指导抗洪救灾的领导和负责省上支援的抗洪物资交接工作,直到灾后第三天才托人给已转移到安师的家人捎了口信,这才彼此知道了对方的安全。父亲的这段经历,在之后的安康抗洪报道中未曾提及,父亲对此从未有过抱怨或不满。因为在他心中,这本来就是他的应尽之责。


言传身教,子女成才家庭和睦

父母育有3女1子。三个女儿分别生于54年到57年,最小的儿子和大女儿相差近11岁。父亲母亲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是严。父母对我们要求之严体现在各个方面,从学习到品行、从言谈到举止、从生活到劳动,严格之程度有时候甚至让人感觉到有点“狠”。首先要求我们要好好读书学习,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为了让我们能上一所好学校,父母效仿“孟母三迁”,把家搬到培新小学附近。父母本身是好读之人,这对我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前不久大姐的几个高中同学聚会,一位同学说:“1972年有一次去你家,看到你妈正在看书,你在弹凤凰琴,这种场景在一般家庭很少看到”。母亲今年已是95岁高龄了,每天还戴着老花镜坚持读书看报。受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几个孩子在学校都是品学兼优的班干部。除了学习,我们从小便被要求做家务,中学时便在暑假去工地当小工干活。用父亲的话说,这不光是挣点钱,也是锻炼我们在人生随时可能面对的艰难困苦中的生存力和意志力,这应该是他人生刻骨铭心的经验和教训。在工地上,担砖搬瓦,和灰担泥,筛沙拉车,大冬天从江边拉沙上下西堤,早上穿着棉袄出门,回家脱下汗湿透的棉袄搭在火笼上烘干。几个女孩子干着和男孩子甚至大人们一样的活。家里房子小祖孙三代住不下,父亲当技工,儿女当小工,硬是在小小院子里建起了一间“闺房”。连街坊邻居们都连连赞叹:杨家的几个女娃子赛过儿娃子。儿子上小学后,便被要求给家里挑水,父亲拿着棍子在后面“督战”,儿子在前面一摇三晃,等挑回家半桶水就剩小半桶了。这些读书和学习教育,苦难和生存教育,成为我们健康成长和成熟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是教。教是教给,教会。父母不仅以他们的言传身教教给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还教给我们生活的方法。从做饭炒菜、洗衣服搞卫生,针线女红,甚至纳鞋底做布鞋,竟然都是父亲教给我们的。如果说艰难困苦锤炼了生存能力,那么学会生活技能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能力,还激发了我们勤奋积极坚韧的生活态度。三个女儿成家后都是操持家务的能手,得益于从小受教于父亲。

三是爱。这里的爱既包含父母对理想和事业执着,夫妻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相濡以沫,也包含父母对儿女深沉无私。无论是在逆境还是顺境,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最无私也是最纯粹的。小时候,父亲在黄洋河劳动时半饿着肚子省下馒头带回家给我们,母亲下放石泉时把老乡给她的柿饼一个一个的攒起来带回家给我们。父母退休后,严厉的父亲成了勤劳和蔼的厨师,他挥汗如雨烙出来的一张张肉饼被孩子们冠名“杨记肉饼”,每年春节卤出来的色香味俱佳的卤肉成了我们舌尖永远褪不去的老味道。母亲虽然不会做饭,却是一个非常称职的采购员,她会不厌其烦地把孩子们喜欢吃的东西一趟一趟采购回家。

父母对党的爱、父母之间的爱、对孩子的爱、对他人的爱,以及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使得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充满了爱的滋润与温馨,都积极在各自岗位上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杨云亭,男,湖北均县(现湖北丹江口市)人,1930年1月出生,1949年2月至5月郧阳陕南公学上学,1949年6月至1949年11月参加西进工作队,1990年6月从安康市(现汉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岗位上离休,2005年2月去世。


注:

①“肖风”也为“肖枫”。②鲁秦侠,原系杨虎城部陕警二旅四团团长,后为国民党安康县县长、安康自卫团团长,1949年10月中共派人潜入自卫团做起义争取工作,鲁秦侠同意接受共产党主张,并于11月26日晚宣布起义,起义部队后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军五十五师一六五团,鲁秦侠任安康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


作者:杨涛,1964年11月生,1986年参加工作,1985年入党,现在西安财经大学工作,系西进干部杨云亭儿子。

编辑时经本人同意对个别字句作了修改完善,并于2024年6月19日经本人确认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