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明平安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5日08时22分 |
我的父亲明道有
明平安
我的父亲明道有(又名明道友),1930年10月出生在鄂西北郧西县,由于家境清贫,父亲只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但父亲天赋好,记忆力超凡,从小看书过目不忘,而且写得一手好字。
1949年4月,解放军大军一到,父亲就报名参加了陈赓部队的中原野战军赴四川的工作队。因为他能写会算,是当时工作队的骨干,当随大军徒步到陕南地面的时候,父亲崴了脚,只好转留在陕南工作队。1949年9月为陕南公学学员,随解放军西进安康,分配在安康行政专署工作。
1949年10月父亲被调至在张滩区公所任副区长(兼团委书记),1953年12月至1955年3月在安康五里区、岚河区公所任副区长。由于父亲的政治觉悟高、文笔也不错,再加上算账算得很清楚,他于1955年3月被当时的地委书记韦明海调动到专署的农村工作部工作,任科长。任职期间,他经常给地委专署的主要领导写材料,和领导一起下乡搞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调查和指导工作,参加土改等建国初期的一系列农村运动,成为时任地委书记韦明海的得力干将和笔杆子。
1959年6月,父亲被安排到旬阳县委农村工作部任部长。此后,1970年12月至1971年9月调到安康日报社任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1964年8月至1967年1月抽调至西乡、汉阴县社会主义教育分团办公室主任、分团副团长,此后到1980年一直在旬阳工作,把青春都献给了旬阳的山山水水。他先后担任过县农村工作部部长、神河区革委会主任、旬阳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后来调到安康,先后任财委主任、地区商业局局长。1991年1月离休,2010年8月1日病逝。
父亲在旬阳工作的近三十年,用他的原话,是一双草鞋走遍了县里十个大区上百个公社、近千个生产大队,走遍了旬阳的山山水水。他曾不无自豪地对我们说:“别看我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可是我在工作上从不马虎,每个生产队我都亲自实地考察、调研。虽然组织上给我配了秘书,但所有重要的文件和讲话稿我都不用秘书,我都是自己操刀,自己撰写,这样我自己才放心。”
我的父亲也是一个机警的人。在我的记忆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亲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抓去游街、批斗、戴高帽子。造反派抓住他的头发、反扭他的双手,让他“坐喷气式飞机”。父亲反抗的方式很特别,也具有一种黑色幽默:第二天,他就干脆剃了一个光头。这下造反派就更加来气也更来劲了,在接下来的批斗中,他们就干脆抓住父亲的两只耳朵变本加厉地惩罚。
超强的记忆力也是父亲的天赋之一。记得“文革”期间,在一次批斗会上,造反派要求父亲背诵毛主席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父亲竟能一字不落地把三千多字的三篇文章统统背诵下来。这下连一向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造反派头头对他也很是佩服。
幽默诙谐的语言也是父亲的特色之一。父亲常常将这种语言应用到他的讲话发言中。把工作任务、经济指标及当前形势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推动了工作的进展,又鼓舞了大家,增强了大家的工作热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父亲也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男子汉。在1983年7月31日,处于汉江中游的古城安康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在全城百姓处于危难的时刻,当时身为地委委员、行署财贸委员会主任的父亲,没有对母亲和我们兄妹五人做任何安排,就毅然决然地登上了抗洪抢险指挥船。他临危受命,担任抗洪抢险副总指挥(当时地委书记不在安康,行署专员任总指挥),在那个四周充满了死亡威胁和恐怖笼罩的漆黑夜晚,父亲在一叶扁舟上组织抢险救灾。我知道他对我们母子的安危肯定是异常担忧的,果然当第二天天亮时,他看到我们从泥水中爬上岸时,激动地说:“只要人没事,人平安就好,其他一切都不要了。”当时由于情况紧急,我们连当月没花完的工资现金都没来得及拿,就赶紧逃出来了。钱都被淹没在洪水里,打了水漂了。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抗洪救灾中,父亲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救灾物资的发放,查灾救灾,重建家园之中。当时我们对父亲是有怨气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地为父亲的大公无私、敢于担当、顾全大局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且这种感觉历久弥新。
在教育子女方面,父亲也很有自己的特点。有一次,父亲忽然对我们兄妹说:“孔子说,饿死也不做贼。”当时我们都感觉很突然,一是,孔子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如果说过这是不是他的原话,如果不是原话,那他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说的;第二,父亲怎么没来由地提起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后来我才慢慢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父亲的意思是人但凡要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有底线意识,这一点很重要。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会成为我们人生的底色,对我们的一生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我的母亲汪学秀,总是默默无闻地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我的父亲,还要抚养我们不谙世事的兄妹五个,还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有困难的左邻右舍和同事朋友,她总是慷慨援助,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作为西进干部的父亲和陪伴他到最后的母亲,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在我们兄妹的心目中,他们一直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榜样,给予我们不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动力。
明道有(曾用名“明道友”),男,1930年10出生,195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5月至1967年3月任旬阳县委农工部部长,1970年9月至1971年8月任安康日报社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12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旬阳县委书记,1972年12月至1975年3月任旬阳县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3月至1976年10月任旬阳县革委会主任,1982年8月至1984年1月任安康地区财贸委员会主任,1984年1月至1991年1月任安康地区商业局局长。1991年1月离休,2010年8月去世。
作者:明平安,1958年8月出生,1974年下乡插队知青参加工作,1996年至2018年在陕西省安康市财政局工作,2018年退休。
本文于2024年6月10日由作者定稿,个别字句经本人同意作了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