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牟雁翎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7日08时04分 |
筹办《安康日报》
我的父亲牟广钧,山东省烟台市人,1925年8月出生,1945年8月在烟台胶东公学参加革命,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至12月在山东大学教育行政系学习,相继在山东省海阳县参加反霸斗争、土地改革、“三查三整”运动,1947年6月编入中原大队陕南分队随军南下,经过一年多的行军,辗转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最终于1948年10月到达陕南区党委驻地湖北省郧阳专区,父亲被分配到新华社陕南分社任记者,后到《陕南日报》任记者,曾参加过解放陕南的报道工作。1949年底《陕南日报》随陕南区党委迁到陕西汉中,他被派驻安康专区。
1950年安康地委决定创办《安康报》,他被安排筹办,成为《安康报》(即后来的《安康日报》)的创始人之一。经过三个月的筹备,他主编的《安康通讯》于1951年3月1日正式创刊(《安康报》创刊暂时以《安康通讯》形式和读者见面)。从此,他把全部热情献给了《安康日报》。
他经常深入基层实地采访,撰写了大量社论、评论、消息、通讯、特写、杂文、报告文学等稿件。在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他忠于使命,认真研判形势,积极引导舆论。那时报社人手少,条件艰苦,他审阅签发稿件常常工作到深夜。据2010年11月出版的《安康日报社志》记载:“他们这届班子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克服重重阻力,保证了报纸的正常出刊,并把这张面对基层和农民的报纸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小有名气的地方小报”。
除了办报,父亲还主持报社内部政务、事务工作,并抓好配合落实地委的中心工作。1951年3月至1967年1月他先后任安康日报社副主编、主编、副社长,从1954年6月起,他主持报社工作,由于当时报社社长先后由地委分管领导或地委书记兼任,报社日常工作便由副社长、主编主持负责。在报社工作19年间,他对整体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而且关心同志,平易近人,乐于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当干部职工遇到困难时,他热心帮助,慷慨解囊。安康日报社的老同志回忆说,父亲不让大家喊社长、主编之类的称呼,只准喊“老牟”;说父亲和工人们打成一片,经常坐在一起,说说笑笑,还给工人们散发香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地、县机关工作的日子
按照组织安排,1973年以后,父亲先后在安康地委办公室、旬阳县、地委宣传部、安康县委担任过主要负责人,在领导干部岗位上,他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原则,廉洁从政。
1977年7月至1980年6月在任旬阳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期间,他认真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注意抓大事、难事,注重办实事。特别在贯彻党的平反“冤、假、错案”和历史遗留问题上,他用大量时间批阅人民来信,接待群众来访,主持处理了4000多件,其中非常典型、生动的有上百件。由于整个平反工作进行得彻底、利索、不留尾巴,旬阳县的政策落实工作进度迅速,蒙冤受屈的干部群众得到平反,父亲深受群众好评和敬重。
1980年7月起,父亲被地委任命为地委宣传部长,1981年2月被省委任命为地委常委。他十分注重加强对大口下属单位的协调和工作指导,经常带头和安排部里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有的还从理论的高度去分析概括,并提出对策。
他注意加强宣传引导,带头给地直机关干部做理论辅导和形势报告。他敏捷的思维,风趣的讲话,给很多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对县上的情况掌握很多,讲的很多实情对大家学习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很有帮助。他关心干部,爱惜人才,积极向地委推荐人才,部内先后有几名优秀干部被地委提拔到地直有关部门任副县级领导。
1982年1月,父亲被任命为安康县委书记,继续任地委常委,1982年3月至1984年4月兼任安康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为全面了解全县的情况,父亲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获得各方面的建议,他走遍了全县12个区(镇)、100个乡(镇)中的96个,了解实际和干部情况,并注重发现、选拔县、区、乡的好干部,还注重抓农业生产,推广先进技术;同时抓紧精神文明建设,在城、镇抓干部、工作人员对群众的态度,脏、乱、差及治安等问题,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都得到顺利发展。1983年6月,父亲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3年7月中下旬,安康普降大到暴雨,防汛工作十分繁重。而此时,父亲冠心病复发了。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他不肯去住院,只靠服药缓解病情,继续坚守岗位,带病工作。
7月31日,暴雨继续,汉江安康段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峰,最大洪峰流量达3100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259.30米,高出防洪城堤1—2米。晚上8时30分,来势凶猛的洪水漫堤六处决口入城,安康城迅即被洪水吞没,陷于一片汪洋。安康县委和县政府的负责同志,直接具体地指挥和组织了防洪抢险工作。
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父亲就与县长一起,主持召开了有70多人参加的防汛紧急会议。会上,他要求各级领导迅速到达防汛岗位,立即开展工作,并就转移物资、撤离群众、组织交通工具等问题作了部署。会议确定,由我父亲负责掌握全面情况,其他领导成员分两条线具体指挥:一条是城区指挥部,由县长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人大副主任等9名同志具体负责;一条线由县委副书记、人大副主任、副县长3名同志具体负责,抓农村防汛。
12时30分,县长去地区参加紧急会议,回来后,由于情况紧急,已来不及再开会传达了,县长与他商量后,他安排县长直接通过广播,向全城人民发布紧急命令。
下午三四点,喇叭洞、汉江大桥、水西门等临险处不断告急。他们与地区同志一起,先后数次广播了紧急命令,组织抢险,撤退群众,转移金库和重要物资。
晚8时30分左右,东关电石厂爆炸,全城停电,洪水铺天盖地涌进老城,撤退已来不及了。这时父亲、县长等多名县里的领导同志与机关的200多名干部,以及没有来得及撤退的群众一起,上到了县政府的四层办公大楼的楼顶上。半小时后,水深已达三四米,10点多淹了二楼,11点多涌向三楼,到处是一片呼救声,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在洪水中继续组织抢救群众。直到8月1日上午12时多,地区派船接走父亲、县长、副县长等三名同志出城参加紧急会议。留下的几名领导同志继续坚守岗位,就地组织指挥救灾工作。
据2013年7月出版的《安康“7.31”洪灾记忆》记载:灾后不久,省委和省政府曾派出一个调查组,对7月31日大水破城前,安康地县领导干部指挥抗洪抢险的情况和他们的表现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从调查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这些处于第一线的领导干部是做了大量工作的,是尽了最大努力的,他们每个人都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经历了这场生与死的搏斗。
1984年3月起,父亲任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巡视员,分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工作,同时任地区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编。期间,他去各县协调解决方志办的机构、人员、用房和资金等问题;为提高方志干部业务水平,他主持举办了3期方志干部培训班,对地区志的编纂工作倾注大量精力。1984年9月,父亲任安康地区人大工作联络组副组长,为新设的安康地区人大机构组建及工作开展尽心尽力,多方协调,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
父亲1991年6月离休。离休后,本应好好歇歇,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并没有停下工作。受地区行署邀请,父亲继续任地区志主编。前后十多年里,在他的主持下,全地区10个县的县志,全部经过县、地、省三级审稿,获得通过,正式印刷出版了9部,1个县正准备印刷出版,地区志已完成大部分初稿(后于2004年10月正式印刷出版),1996年他被陕西省授予方志个人“特别荣誉奖”。
家中好父亲
父亲除了对事业的忠诚,对儿女后辈也充满了爱心。他经常教育我们要加强学习、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同志,并要求我们工作要高标准、生活要俭朴。每当遇到困难,父亲总是鼓励我们树立信心,积极应对,想方设法去解决。为支持儿女的工作,他自己搬家一类的大事,也都不曾告诉子女,自己花钱请工人搬,生怕影响子女的工作。
几十年来,我们家里就像“真知堂”,只要回家,兄弟姊妹都会和父亲母亲一起谈天说地,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娓娓道来,时而语惊四座,全家享受着温馨而快乐的时光。
父亲长期养成了读书、看报、看新闻联播的习惯,他勤于学习,精思妙笔,思想敏锐,对我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我们的心目中,父亲总是那么孜孜不倦,总是在勤奋工作,总是在牵挂他所钟情的事业。他平易近人、关心同志、思想解放、敢于担当、坚定执着、廉洁奉公,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坐标和学习楷模。
1998年4月25日,父亲因病去世,中共安康地委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牟广钧同志投身革命以来,忠诚于党,热爱人民,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安康这片热土,献给了秦巴山区的人民。牟广钧同志这种对党的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切缅怀”。
父亲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南下干部,他们那一代人拼搏奋进、吃苦耐劳的品质,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值得我们深深地铭记!
牟广钧,男,山东烟台人,1925年8月出生,1945年8月参加工作,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6月随军南下,1949年底到安康,1951年3月至1967年1月任安康日报社副主编、主编、副社长,1973年4月至1977年7月先后任中共安康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地直机关党委书记,1977年7月至1980年7月任中共旬阳县委副书记、旬阳县革委会主任,1980年7月至1982年1月任中共安康地委宣传部部长,1981年2月至1984年3月任中共安康地委常委,1982年1月至1984年3月任中共安康县委书记,1984年3月至1991年5月任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巡视员。1991年6月离休,1998年4月去世。
作者:牟雁翎,1955年7月生,1974年2月参加工作,197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汉中彤辉机械厂、中共安康地委宣传部、安康地委组织部、安康市民政局工作,2015年9月退休。系牟广钧儿子。
本文编辑时对个别字句作了修改,于2024年6月6日经本人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