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您当前位置: 安康党史网 > 站内专题 > 城市创建 > 正文内容

安康:严守秦岭生态保护红线

作者: 张权伟 段承甫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30日09时35分  
 
7月21日,被誉为“秦岭之心”的宁陕县境内,烟雨朦胧。举目望去,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令人沉醉。
  不过,对于家住梅子镇生凤村安置点的林学平来说,每逢这样的天气,他的心都会略微有些紧张。自从2018年年底被委任为村上的护河员之后,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不希望看到任何破坏河流生态的事情发生。
  流经生凤村的河流名为汶水河,是汉江支流子午河的正源,也是引汉济渭工程重要水源之一。“雨势一大,从山间出来的河水就容易变浑。等雨小了,水位降下来了,一些枯枝败叶和生活垃圾经常被零零散散地冲积到河滩上,我需要及时把这些都清理走。”林学平说。
  这天,吃完早饭他便骑上摩托车,冒雨来到汶水河边。果然不出他所料,尽管昨天已经清理过一次,但河滩上又多了一些树枝和矿泉水瓶等杂物。雨势不减,但他依然举着伞、弯着腰,一丝不苟地收拾起河滩来:将树枝扔到路边,将垃圾分门别类,打包带走。
  现在,每天抽空去河边走走,将河滩上的杂物或垃圾清理一下,成了林学平的习惯。平日里,要是看到有村民或者路人往河道乱扔垃圾,他也会立即上前教育和劝止。
  林学平只是安康3000余名护河员的一个缩影。正是有了他们的守护,汉江安康段出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源源不断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清洁水源。
  山水相依,守护好秦岭之水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守护好水源赖以存在的大山。近年来,安康市抓住“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政策机遇,全力推动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将一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地转移为生态护林员,不仅将生态保护的职责落实到一线,而且实现了生态护林员稳定脱贫。
  家住宁陕县城关镇八亩村的黄章友今年47岁。在他的记忆中,他们与秦岭的关系并不总是“融洽的”。
  “我身边有好多人在20世纪90年代以伐木为生。为了发展产业,种植香菇等作物,需要砍伐很多木材。”黄章友回忆说,“20年前,从我家门口望,好多山顶都是光秃秃的,塌方和洪水时有发生。”
  现在,这样的情形在当地早已绝迹。历经20年的经济转型,宁陕县和安康其他县区一道,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作为贫困群众的黄章友也和乡亲们一道,成为新的发展道路上的受益者。
  2016年,在政策支持下,黄章友开始发展食用菌、魔芋种植和蜂蜜产业,当年实现脱贫。2017年,他们一家5口搬入新建的移民安置小区。2018年,他和妻子进入社区工厂工作。因工作能力突出,2019年黄章友被任命为社区工厂车间主任。2018年7月,他被聘为本村的生态护林员,并接受了县林业局安排的专业培训。
  此后,若是看到山脚下的路旁停靠有陌生人的摩托车或三轮车,黄章友会马上“警惕起来”,找到车主询问其上山目的,防止破坏山林的事情发生;在清明等节假日,他会整日不间断去山上查看,防止因祭祀而产生火灾风险;巡视时,若发现林中有病虫害现象,他会第一时间联系村上,请相关部门来为树医治。
  据悉,截至目前,安康全市已选聘的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涉及全市10个贫困县区845个贫困村,带动8202户贫困家庭31390贫困人口脱贫,户均增收5310元。
  “安康市秦岭区域约占全省秦岭区域的1/6,人口约占全省秦岭区域人口1/4,保护秦岭责任重大。我们一定会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坚持目标不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有序有效、持续深入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全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安康市秦岭生态环保办公室主任陶柏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