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理论研究
专题研究
党史人物
党史宣教
成果展示
政务公开
站内专题
互动交流
领导信箱
网站无障碍
您当前位置:
安康党史网
>
站内专题
>
城市创建
> 正文内容
让文明成为安康最美风景
作者: 魏涛 来源: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6日08时30分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漫步安康城区,繁华的交通路口,车让人人守规,斑马线上的文明渐渐成为常态;走进单位、社区背街小巷,处处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公益广告,“讲文明·树新风”渐渐深入人心……
文明,一座城市的内在灵魂。如今,在安康这座城市里,文明像丹桂之香,弥漫了整座城市,浸染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位市民。
全市上下“一盘棋”,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
提到这两年对城市的印象,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车礼让行人了,城市绿地多了,背街小巷干净了,沿街单位内部厕所免费开放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了。”
这样的评价,恰恰印证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
郭青
在2018年全市新一轮城市创建工作会上强调的一番话:“城市创建绝不是单纯地为了多拿几块牌子、争几项荣誉,而是要以创建工作为抓手,让安康城市更美、环境更优、人民更美好幸福。”
新一轮城市创建启动之初,我市就顶格配置成立了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任总指挥,市长
赵俊民
任第一副总指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12位领导任副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任责任副总指挥,市直部门单位及10县区共72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各级各部门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在全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强大合力,实现了文明创建“一盘棋”。
同时,市委、市政府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龙头引领,明确巩固提升国卫、国森城市水平,同步实施全国综治优秀市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目标,形成市、区县、镇办、社区共同组织的“五城联创、四级同创”的全新体制,充分融合联创联建优势,把文明城市的标准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城市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头绪繁多、任务重、要求高,需要全市上下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全民动员、全民行动。
我市一方面,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强机关、行业、单位的作风建设,加强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及外来投资者对党政机关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另一方面,把创建工作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全市人民群众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优化社会风气和发展环境,让每个人都成为城市创建的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
市创建办与市委文明办严格对标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突出问题导向,补短板促提升。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扎实推进厚德安康和新民风建设,深入开展市民素质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志愿服务、诚信教育、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校园周边环境净化等八大文明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如今,“城市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垃圾不落地,安康更美丽”“诚孝俭勤和,文明安康人”这样的观念已渐渐深入人心,也使安康这座城市不仅有追求经济发展的拼劲与闯劲,还增添了关怀人心的温情与感动。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办好小事中改善大民生
“我们在等待孩子放学时有时会想上厕所,在附近没有公共卫生间的情况下,临街商业门店对外开放的卫生间就解决了大问题。”9月6日,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等待接孙子的张女士说。
从9月1日起,安康大道创业大厦、金州路邮政酒店等71家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门店作为我市第一批免费对外开放厕所单位。有条件的窗口单位实行厕所24小时免费开放。为方便群众,市创建办筹集经费统一制作了标识标牌,并已全部安装到位;各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门店也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内部公厕引导标识,设置醒目的免费公厕提示牌,引导广大市民和游客如厕。
“推进新一轮城市创建,必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从小厕所、小市场、小巷子等基础工作抓起,在办好小事中改善大民生。”创建之初,我市就从市民关注的“堵点”“痛点”抓起,全面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
我市精心细化创文工作任务,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部门帮建社区的“5+1”机制,对中心城区57个社区(村)进行包联帮扶,每个社区分别由两个市级部门和一个区属部门包联,由市创建指挥部统筹安排配备4至15个公益岗位,把创建任务落实到人到岗,把教育引导、宣传动员与环卫清扫、治安巡逻融为一体。市创建办与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创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互通工作信息。先后联手策划组织开展了中心城区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车让人人守规”主题行动、“文明旅游”主题实践、“喜迎建国七十年、五城联创新安康”广场电影公映、城市创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诚信建设在安康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形成常态协作、合力高效的落实机制。
“人行道地砖破损,雨天走路就像踩‘地雷’,小心翼翼,还是老中招。”为彻底改变市民出行难,我市先后投入12.47亿元对中心城区75条道路、市政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安康大道、高新大道、滨江大道、解放路、大桥路、育才路等8条文明示范街区。投入5000万元更新35台套城市环卫设施,对城市道路、街道、建筑工地及城市扬尘污染进行了跟踪督办,严格落实道路“两清扫、五洒水、全天候保洁”工作标准。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绿化景观项目18个,新建、改造绿化面积约57.36万㎡,累计完成投资约28925.25万元。
城市环境整治,是文明创建的必答题。我市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行动,累计清理出店占道流动经营摊点3900余人次,清理违规商业宣传站点230余处、乱摆乱放灯箱牌匾180余块。城区56家大型餐饮单位和2个早夜市城规范经营,环保设施安装率100%;近3000家中小餐饮门店,按照规范设置油烟净化设施、在线监控系统、油水分离器等设施设备,对餐厨垃圾进行规范化处理。中心城市区域的220多辆渣土运输车辆进行软篷密闭化改装并实行24小时信息化动态监管,保证了文明城市硬件的条件改善。
创建天天在行动,城市日日在变美。从小厕所、小市场、小巷子等市民关心的“痛点”“堵点”抓起,“面子”“里子”兼治,在办好小事中改善大民生,安康这座城市的颜值在迅速提升。
厚植新民风,新风尚让城市生活更文明
“红绿灯、斑马线及各种交通标志共同构成一个模拟交通路口,孩子们有的穿上‘小交警’制服,有的驾驶着‘小摩托车’,有的扮演行人,有序参与到各种交通活动中。”这是9月12日,记者在市第二幼儿园安全厅看到的幼儿变身“小交警”在游戏中体验交通安全的一幕。
过马路不走斑马线、后车与前车未保持安全车距导致追尾等模拟情景,让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到交通违法的危害,从而让文明交通一点一滴地浸润孩子们的人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规范、文明的意识。
文明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将文化嵌入城市发展中,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一环。
2017年3月,市委作出在全市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的决策部署。两年来,我市以新民风建设为抓手,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载体,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家风民风社风,为安康市加快追赶超越、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以“诚孝俭勤和”安康新民风建设为引领,全市共创建示范镇117个、示范村1234个,示范创建覆盖率84%。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6个,全国文明村镇13个,全国文明校园2个,全国文明家庭1个;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共174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32个,省级文明单位89个,省级文明村镇16个,省级文明社区10个,省级文明校园27个;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821个。全市九县一区,汉阴、宁陕已创建为省级文明县城,平利、岚皋、石泉三县进入创建周期。中心城区文明单位占比达到三分之二,学校全部建成市以上文明校园,文明城市的细胞群日益优化,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更为扎实。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感受到家园的美好变化,越来越多市民加入进来,为文明安康添砖加瓦。截至目前,我市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注册团体1900余个,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11万人,志愿服务总时长255万小时。全市226名道德模范、120名安康好人和296名文明市民受表彰;3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9人荣登“陕西好人榜”,3人在中国文明网联盟“好人365”栏目宣传展示。我市汉江志愿者救生队队长周云康入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人选;王玉秀家庭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平利县张金龙、李世斌入选中国好人榜,推荐12人参评省级第五届道德模范。
新民风建设为城市文明注入新活力。在全市人民的共同拼搏下,安康的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创新状态,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成功率达97.5%,公众安全感达95%,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诚信建设中也被列为国家企业债券“直通车”激励地区;全省目标考核获得“四连优”的好成绩,并凝聚形成“敢创一流、敢挑重担、敢为人先”的创优精神,成为文明城市新的精神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