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您当前位置: 安康党史网 > 工作动态 > 本室要讯 > 正文内容

大垛村的脱贫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5日16时47分  
 

以前的县河镇大垛村可以用“穷乡僻壤”来形容,年轻的劳力外出务工、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靠着政府的“五保”、“低保”勉强度日,因为经济条件差,村里有许多大龄“光棍”,村民常开玩笑说,“谁家姑娘不得哈台(生活过不下去)了,嫁到这儿来”。扶贫,怎么扶?基础条件差、等靠要思想严重、常年的消极生活状态,面对这一筹莫展的局面,由安康市委党研室牵头的扶贫工作队下定决心,这既是工作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要想富先修路。亘古不变的道理,正在悄悄改变着大垛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

“以前我们跑车运输难度大,修路之前天晴下雨车不得上不得出,不管是坐车还是我们跑车的人,难度比较大,修路过后对我们跑车的、坐车的人都很好,不管天晴下雨都很方便,比如说拿些东西,下雨的时候走这路就不得上,路修过后,不管是啥情况,东西都能给送到门口,对人家方便很大的,我们跑车的成本降了很低,油烧的低一点。”大垛村客运司机李梦高兴地介绍修路给她带来的好处。2017年年初,按照全市统一公路建设规划,县河镇大垛村有17.6公里新修硬化公路项目,为了抢抓机遇,借助“东风”,彻底解决大垛村出行难题,市委党研室牵头的扶贫工作队与镇村干部研究制定大垛村新修公路方案,协调解决周边村民征地工作,制定施工中突发问题预案,20184月新修硬化公路按期完成施工。17.6公里的公路方便了大垛与外界的联系,以前的土路通行很不方便,很少会有车辆出入,如今公路硬化,客运、货运车辆渐渐多了,流通使村里的经济活跃起来,村里的山货不愁销路,已经有许多客人上门采购,土鸡、土鸡蛋、土猪肉、野生菌类、土蜂蜜,道路的便捷使村里各种“土货”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洋货”。

目前,大垛村新修硬化公路17.6公里,新修砂石路3.5公里,硬化产业路2.5公里。

土房变瓦房,村民变居民。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遇到大雨或连雨天村民基本不出门,一下暴雨就会踩满脚的泥巴,家里到处都放着接雨的盆罐,泥巴地面常常变成稀泥潭,这是大垛村150家贫困户住房的“通病”。住房得不到保障,发展产业更是提不上日程,了解到贫困户住房难题,按照“十三五” 期间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大垛村立即启动村安全住房项目,对照国家危房改造精准扶贫政策,工作队通过走访摸查,掌握全村150户贫困户安全住房情况,向贫困户传达讲解了危房改造及安置政策,针对每一户家庭情况制定了可行的安置方案。

“我叫李家路,我父亲叫李开春,我妈叫刘善秀,我们家里3个人,原来是土木结构的房子,现在共产党给了个好政策,我们盖了两间楼房,现在房子已经建好了,今天是验收,第一个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也感谢所有的帮扶领导以及村上的所有领导给我们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搬到了新家,感谢大家。”像李家路这样的贫困户,父母年老病弱,家里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单靠自己的能力想要盖一间新房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李家路站在新房里不停搓着手说,感谢政府,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没有这些帮助他们的人,他这辈子都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朴实的农家汉字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但是他一遍一遍的感谢声中充满了感恩。

截至目前大垛村在城区和集镇社区安置贫困户95430人、分散建房933人、危房改造3663人、交钥匙712人、入住敬老院33人,全村150户贫困户安全住房得到妥善安置。

建立合作社,掀起“家门口”的打工潮。在村里的烤烟种植基地,一位村民给我们介绍,他们在这打工,每天女工80元,男工100元,一天管两顿饭,一年男工大概收入16000元左右,女工10000元左右,家里的收入基本上得到提高。汉滨区大垛村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有一位打工者叫秦兴民,他身有残疾,是村里的低保贫困户,家里有三个上学的孩子,一个是高校新生,一个上高三,还有一个高一。今年他们一家5口人有4个人在合作社务工,孩子们利用暑假时间也在这帮忙。秦兴民在这务工一天100元,采访时他已经干了110天,可以拿到11000元左右,媳妇已经做了80多天,可以挣7000元左右。他说,自己残疾没想到还能在村里务工,每天能挣100元,感谢党、感谢政府和这些帮助他们的人,给他创造了在家门口打工养家的机会。

县河镇大垛村目前扶持建有汉滨区大垛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英里养殖合作社,主要种植拐枣、烤烟、高山露水蔬菜和林下种植、林下种菜,带动村民160余户600余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户就业生活问题。

2018年年初根据市委对脱贫攻坚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由市委党研室牵头包抓县河镇大垛村。接到任务后,市委党研室高度重视,多次会议研究,要求全室干部要认清形势,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倾心倾力抓紧抓实脱贫工作。只有7个人的单位,承担业务及中心工作双重任务,党研室克服人少事多压力大的矛盾,选派单位资历老、经验丰富的骨干脱产担任县河镇大垛村第一书记。一年来,室领导多次专题研究村脱贫工作。积极联系安康移动公司,协调解决村基础网络建设问题;会同汉滨区有关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有关部门倾斜基础建设项目及资金扶持;向民政部门争取棉被、棉衣裤发放给特困户;投入资金用于村新民风建设奖励、困难群众慰问等;突出协助解决路、水、电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村级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新修人饮工程3处,水窖18口,排水渠1.5公里;电网改造5.1公里;新建53层村级活动室并投入使用,大垛村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受到各级领导表扬。

扶贫是一场持久战,市委党研室牵头的扶贫工作队信心满满,表示会一如既往的做好大垛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帮助村民走向致富路。(安康市委党研室  马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