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9日15时40分 |
贺龙率红三军经平利
1932年12月8日(农历冬月十一日),大雪初晴,贺龙率红三军3个师1万余人,由旬阳铜钱关南下跨鄂境越十八盘入平利连仙河(今双杨乡),是晚宿营千家牌、陶家庄,翌晨出柴家沟,沿长安坝上,进南沟,经油榨沟、艾家沟、蒿子坝(竹溪插花界)、松树坪,穿过金沙河,翻里仁沟大山(以上金石乡境),食宿于松杉河街。五更出发,入油房沟,经梅子垭(以上今松河乡)、唐家沟、岔路子,越秋山(以上今秋河乡),下至曾家坝,宿洪石河(原为平利洪曾乡即区,今归镇坪县),12月11日,抵镇坪县治所牛头店,出竹叶关至鄂西南,后入四川。
此征,是红三军在湘鄂西苏区反击蒋介石第四次“围剿”失利,从洪湖根据地突围转战大洪山区,获悉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也撤离鄂豫皖苏区,向汉中挺进,吸引了敌人,唯陕南、川北空虚,故红三军改西进计划而从武关南折。贺龙取此捷径入川,是早年廖乾五(平利龙门乡人,曾与贺龙共事,任20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代表)闲谈中说的(详情见《贺龙回忆录》)。他们长途跋涉,戎马倥偬,战胜了敌人前截后追,饥寒交迫的困境,到了陕南,环境好转。
这是一支坚强的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他们沿途张贴布告、标语。由于服色不一,军装便衣兼有,武器各别,枪支、刀矛同用,群众乍见,以为盘踞竹溪城的“牛腿”匪徒(军阀牛堉椿),吓得钻山藏林。红军战士就老远喊话:“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不拉丁、不抓夫,是人民的子弟兵,保护穷人……。”每到驻地,男女战士,一面书写大标语,一面向看门的老年人讲红军政策。群众秘密相传“这是从来没见过的好队伍”,逃躲的人都放心地回了家,有的还帮助部队安排食宿,代借用具,办米献菜。大家都默默点头,拥护“打土豪、分田地”、“铲除贪官污吏”、“穷人当家作主”等主张,虽不敢明说,却盼望早日实现。当时国民党安绥军沈玺亭团(后改为警二旅四团)驻防平利,派1个连到秋坪去追击红三军,其排长敬树林在《回忆陕南抗日第一军》一文中写道:“我听到沿途群众说红军如何如何好,又看到八角庙街红军写的标语,内容很适合我们青年人的思想,……就着急想出去当红军。”后来,他终于弃暗投明,参加了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县团级领导干部。
群众印象最深的是红三军纪律严明,视民如亲,尊重妇女,体贴贫困农民,慷慨抚恤孤寡。凡吃穷人东西、喝茶、请人带路、挑水,都给以优厚报酬。在连仙河途中遇一讨饭瞽目老妪,战士人人掏给铜圆,一会就装了半挂箩。在一农户吃了几个苞谷馍,把铜板放在灶台上,主人回家看见,不知是哪里来的。宿营松杉河时,让附近群众吃饭,给房东领幼儿,服侍民家病人、遇民家婚丧之事不驻民房,不受群众馈赠酒席。做饭时,部队有关干部亲自检查安全,出发时,把没收地主的粮食分一些给穷民,并打扫住房,归还用物,损失赔偿,礼貌地告别房主。在没收地主粮食、肥猪时,对手边的杂货店财物现金,丝毫不动,严格保护 工商业。对中医和教师关心地说:“好好干,要关心穷人。”
此时期,红军有“主杀团首,欢迎团丁”的政策,出于为民除害和扫清途中障碍,在掌握罪恶事实前提下,在平利境内处决了区长、团总和劣绅共4人,押走正在松杉河催粮逼款的沈团军需和洪石河一个地主分子。
红三军爱憎分明,深得民心,群众对15名掉队的伤病员用认弟兄、招女婿、收义子、充远亲、请雇工、作门徒等做为掩护,全部保护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中有4人当了基层干部。伤员卢昌和(湖南人)被石牛河曹姓老奶奶(娘家也姓卢)认作亲哥,全家尊重。解放后,他曾被县、地有关部门多次另行安排栖身之所,都未去,直至1980年逝世,年达八旬。
而今耄耋老人提起贺龙和红三军,仍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