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1日16时11分 |
吴祖贻(1914-1946),曾用名吴鲁生,化名吴毅。河南省开封市人。
1931年,吴祖贻考入南开中学,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深受同学爱戴,被选为南开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1935年,吴祖贻参加并组织领导了天津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4月,吴祖贻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到上海考入私立光华大学,并在上海全国学联工作。1937年6月,组织决定吴祖贻回河南大学借读,领导开封学生的爱国救亡工作;8月,北平、天津流亡到开封的爱国学生成立“天津流亡同学会”,吴祖贻为负责人之一。1937年9月,吴祖贻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中共开封市委的领导工作。开封沦陷后,转到洛阳、竹沟,担任中共豫西特委青年部长和河南省委青年部长等。1938年,吴祖贻作为河南代表,出席在延安召开的西北青救第二次代表大会。1939年9月,吴祖贻到湖北参加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工作,11月担任边区党委常委、民运部长。
1944年6月,吴祖贻调任中原解放军干部旅担任政治部主任;8月中原突围中奉命与张文津、毛楚雄经宁陕县去西安谈判,在江口被胡宗南密令部下杀害。三烈士的遇难经过,直到1984年才调查清楚。找到烈士遗骨后,安葬在宁陕县江口镇。1985年6月,国家主席、原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书写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在《红旗》杂志发表了《向革命先烈学习,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纪念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的悼念文章。中顾委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原豫鄂陕边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行署主任汪锋书写了“骨埋秦岭传千古,血洒东江育新人”的题词。1986年,宁陕县委、县政府举办“纪念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牺牲四十周年活动”,决定在江口将烈士遗骨重新安葬,建立烈士陵园,立碑纪念。陵园建成后,每年清明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党员干部、学校师生、入党积极分子及广大群众到烈士陵园扫墓,凭吊先烈,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