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1日14时41分 |
刘金轩(1908-1984),曾用名刘发宏。湖南省祁阳县人。
1926年,刘金轩从军,投奔湘军唐生智部参加北伐。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4月,刘金轩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刘金轩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不久任15军团第5团团长兼特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先后任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新编第10旅28团团长、太行军区六分区、太岳军区三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榆辽战役、南关战斗等战斗,多次重创日军,粉碎日军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
解放战争初期,率部参加了上党、吕梁、豫西等战役。1947年冬,他奉命率12旅进击陕南,开辟了规模较大的陕南根据地,建立了镇安、商南等10多个县的民主政权。1948年5月,任陕南军区司令员;7月,率部参加襄樊战役,活捉国民党十五绥靖区司令、三青团头子康泽,副司令郭勋祺等高级军官,打开了“南襄隘道”门户,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中原防御体系。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成立,刘金轩任军长,奉命率部西进出击,围攻白河县,智取平利县,解放安康城,经数月激战,歼灭国民党军上万人;11月,为配合西北关中解放军和第十八兵团入川作战,他指挥19军奉命分两路西进,第二次向陕南进军,连克旬阳、汉阴、汉中等10多座县城,迅速解放陕南全境,为解放安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接着,刘金轩率部在川北、陕南等地剿匪,使秦岭、巴山两大山区和川北、陕南等地社会秩序、人民生活得到安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9年,刘金轩先后任陕西军区司令员、石家庄高级步校校长、64军军长等。1959年11月,任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975年8月任铁道兵顾问。
1955年,刘金轩被授予中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刘金轩是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4月病逝,享年76岁。中共中央对他的评价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优秀的军事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