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4日15时16分 |
王辛德(1911-1934),又名新德、建英、益之、一心,笔名辛心。陕西省洋县人。
1929年秋,王辛德考入汉中的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30年,王辛德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他参加在汉中召开的中共陕南特委成立会议,并参加特委工作。1931年秋,任中共洋县西区区委宣传委员,创办中共洋县县委机关油印小报《春雷》。1932年秋,入省立第五中学读书,创办进步刊物《第一线》,并在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贾拓夫领导下,发动和组织汉中13所学校学生抵制日货等。1932年底,调任共青团陕南特委书记兼中共陕南特委巡视员,协助特委书记陈浅伦工作。1933年4月,中共陕南特委派王辛德到安康做兵运工作;5月,安康军特支成立,王辛德任组织委员,9月接任军特支书记。王辛德通过和我党有联系的安绥军迫击炮营营长黎觉民的活动,担任安绥司令部主办的《民知时报》记者,利用该报发表进步文章。他以记者身份,在下级军官和士兵中传播革命思想,先后发展共产党员30多名,结交了一批党的同情者。1934年1、2月中,中共安康军特支两次向陕南特委写报告,要求批准军特支在“安绥军”中组织武装起义。1934年2月9日,安绥军司令张飞生赴汉阴、石泉等地解决部属内讧问题,城内守备松懈。王辛德便于2月22日上午,在安康城西郊西药王殿召开党员和骨干分子会议,宣布当日夜9时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后在西药王殿山下会合,沿汉江西进,经紫阳县投奔川陕革命根据地与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汇合。后因发现叛徒告密,遂提前于下午6时起义。经过激战,王辛德与王泰诚率主力部队—特务三连,撤出安康县城,在西药王山下与袁作舟率领的迫击炮营起义人员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30军第1纵队,王辛德任政治委员。起义军沿汉江西进,拟经紫阳县入川。经五天六夜连续行军作战,于2月28日在紫阳县毛坝关附近的营盘大梁陷入重围,血战一整天,弹尽粮绝,王辛德等50余人被俘。3月中旬,安绥军司令张飞生将王辛德等25人,绑赴安康城西门外杀害。
王辛德就义前曾写下遗书一封:“父母亲二大人尊鉴:居今之世,豺狼当道,兵匪横行,重税苛捐,民不聊生。儿承受全国穷人所托所愿,为国为家,誓雪大仇奇恨,杀尽恶人,肃清匪氛,不幸事泄失败,囚押囹圄,恐难再见大人,俸侍膝下,所幸者儿有兄弟三人,以养天年。遭敌毒害,勿为我哭,免伤身体,望自珍重。儿为穷人而别大人,为中国苏维埃而牺牲。八年来吾无畏惧,心如顽石,志同钢铁,抱定头可断,血可流,主义不放弃,坚志不移献身于党。今作俘囚,敌以官禄金钞诱我再三,儿岂能中途变节屈膝敌人。我以严词拒绝,骂詈不休,回击敌人。人生必有一死,虽死犹生,吾何惧哉。惟所憾者,我不能扫清敌氛,重建山河,但儿坚信吾侪军队定当重来,中国苏维埃事业必将成功,穷人江山定当建立;杀人刽子手异日惩罚,以雪吾恨。儿料报仇雪耻之期,当不为远。恳祈二老善保身体,将来目睹,以证儿言之不虚。三子辛德。”
王辛德就义时表现的极为英勇。在去刑场的沿途,不断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汉江苏维埃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并在刑场上向群众讲话,英勇就义。